山东欧冶轴承有限公司

楔子板调节式上导轴承的检修

2015-04-20

雷和国
  我厂4、5号机组上导轴承采用的是楔子板调节式结构,在它们进行检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并总结了许多该类型上导轴承结构的检修方法,尤其是上导瓦抱轴和瓦间隙调整的问题,现简单陈述如下。
  一、上导瓦分解
  1、上导瓦分解应具备的条件
  (1)修前盘车已完成;
  (2)推力瓦受力检查、调整工作已结束。
  2、上导瓦分解过程
  在次5号机组大修时,我们采用对楔子板进行两次划线然后用游标卡尺测量两条线之间的距离来确定楔子板的位移量,再根据楔子板的斜度来计算导瓦间隙的方法。实践证明,一方面,受划线位置的限制,划线的精度不会太高,另一方面,受游标卡尺测量精度(是指对两条线之间的距离的测量精度)的影响较大,故而这一方法测量出来的导瓦间隙存在的误差也是比较大的。在本次4号机大修中,我们总结了前次大修的不足,对导瓦修前间隙的测量方法进行了改进,即:首先,在轴领的±X、±Y方向设百分表监视轴的位移情况。当楔子板处于原始位置时,在楔子板与调节压板连接螺栓顶部中心位置设一块百分表(对准零位并预留足够的移动余量),记住读数。然后将楔子板对称打紧,打紧的方法是:先打一块瓦至大轴有微量移动(对称方向的百分表读数变化不超过0.01mm),然后再打紧对称方向的一块,尽量使大轴回到原来的位置(保证两块百分表的读数变化≤0.01mm),确认无误后,对百分表读数,按1:20斜度计算导瓦修前间隙并做好记录。依次做其他瓦间隙的测量,测量工作完成后,拆除上导瓦,拆除上导瓦附件,分解上导瓦,对上导瓦进行修刮、研磨。
  3、分解时应注意的问题
  (1)核对原始记号,做好各部组合记号,注意不要重复记号;
  (2)拆除导瓦时应注意与水导轴承同步(时间同步,方向同步);
  (3)旋转调节螺母应同步(每块瓦有四个调节螺母,两个压帽,两个背帽);
  (4)在有条件的情况下Z好能够对称同时拆除两块瓦。
  二、抱轴
  在大修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利用上导瓦将轴抱紧,然后根据需要调整各瓦间隙,这种型式的导瓦与老厂有所不同,现简述如下:
  按照5号机大修经验,在本次大修中我们仍然采用顶丝将导瓦抱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当我们认为用顶丝已经将轴抱紧再敲击楔子板时,大轴仍有较大的位移(以被敲击的瓦对称方向的百分表读数为准),说明利用顶丝无法真正将轴抱紧。针对实际情况,我们直接用8块楔子板进行抱轴工作,这样既保证了抱轴的稳妥性,也保证了间隙调整工作的精确性。
  三、上导瓦的回装
  1、回装应具备的条件
  (1)修后盘车已进行;
  (2)机组中心已顶好;
  (3)导瓦底部垫圈绝缘垫已清扫、回装;
  (4)上导瓦修刮验收合格,单块瓦绝缘合格。
  2、上导瓦间隙调整
  在具备上述条件后,开始回装上导瓦。因为盘车抱轴调整间隙时发现8块瓦同时抱紧导致调节误差较大的问题(后抱的四块瓦必须要克服先抱的四块瓦的力,这样容易引起轴领的变形且误差较大),故而在回装时我们将8块导瓦分成两组,四块为一组,分批次进行间隙调整工作,即:每次先抱一组进行调整,该组调整结束后,再抱另一组进行调整。调整具体步骤如下:
  (1)在±X、±Y方向各设一块百分表并对零;
  (2)与水导工作人员联系好抱瓦的顺序;
  (3)按照生技科给定的间隙值计算出每块楔子板应提升的高度,在调整的楔子板与压板连接螺丝顶部设一块百分表(百分表应留有足够的调整余量),缓慢的旋转调节背帽抬起楔子板至需要的高度,复核读数无误后,将调节背帽、压帽紧固好,上入楔子板锁紧螺杆,记录实际读数。然后对称抱紧另外一组上导瓦,重复前述工作,上瓦间隙调整工作结束。 当上导瓦间隙全部调整合格以后,上导瓦的回装工作即已完成。
  3、调节间隙时应注意的问题
  (1)压紧楔子板时用力一定要均匀,以防轴领变形;
  (2)旋转调节螺母不可太快,否则,楔子板易在弹簧垫圈作用下高速回弹,影响百分表读数精度(尽量在整个调节过程中使弹簧垫处于半压紧状态);
  (3)提前检查好各楔子板调节限位腰孔的长度是否能满足调节位移量需求;
  (4)保持与水导轴承同步(时间同步、方位同步)。
  以上为我个人在检修中总结的少许不成熟的经验,有不妥之处还望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