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欧冶轴承有限公司

CK61160×8M/32T数控重型卧式车床尾座主轴轴承润滑油路的改进措施

2015-05-08

于春林
(河北钢铁集团唐钢股份有限公司)

  CK61160×8M/32T数控重型卧式车床在参与我公司日常生产工作的过程当中,有极为突出的应用优势:包括精度高,设备运行期间稳定可靠;吃刀量到,结构布置合理,整体布局科学;数控操作系统简便精确,加工效率高;控制面板设计科学,节约人力、时间消耗等,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体至该数控车床尾座部分,主轴轴承运行期间,为避免其与尾座套筒因频繁摩擦出现磨损问题,就需要依赖于润滑油路对两者之间的润滑关系进行改进。换句话来说,一旦润滑油路出现运行问题,则将直接对整个尾座部分的运行产生影响,干预主轴轴承的平稳运行,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需要改进润滑条件,提高运行稳定性。
  1、润滑油路问题表现
  唐山钢铁集团重机装备有限公司所使用CK61160×8M/32T数控重型卧式车床为重型机床,该机床正常运行状态下所加工工件的极限长度为12000.0mm,过刀架Z大工件回转直径尺寸为φ1250.0mm,机床整体中心高度为900.0mm,主轴转动速度承载标准为(按每分钟计)1.0~200.0r。分析该CK61160×8M/32T数控重型卧式车床尾座部分可知:从结构组成的角度上,主要由上尾座、以及下尾座这两个部分所构成。其中,上尾座的主要价值在于:确保在整个车床的正常运行状态下,尾座套筒能够以机动运行方式快速响应操作指令并接近工件,同时对工件进行必要的预紧处理。该部分主要由电子测力计、以及主轴套筒部件等构成。而下尾座的主要价值则在于:确保在整个车床的正常运行状态下,尾座移动的到位,尾座下体放松、卡紧等动作相应的可靠。整体运行期间,尾座上体结构、下体结构、乃至螺母丝杠的润滑完全取决于尾座主轴轴承的运行,在尾座启动前,需要预先对油泵进行启动。但在该CK61160×8M/32T数控重型卧式车床的实际运行过程当中发现:受到尾座主轴轴承润滑条件的限制性因素影响,因无法及时获取可靠的润滑保障,从而频繁性的出现设备因故停台的问题,对数控车床的正常运行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一方面造成了主轴轴承的严重损坏,另一方面经济损失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公司对该CK61160×8M/32T数控重型卧式车床进行停机处理,拟对在尾座主轴轴承润滑油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根除。
  2、润滑油路缺陷机制分析
  从该CK61160×8M/32T数控重型卧式车床尾座对应的结构图纸当中分析不难得知:在数控车装尾座当中,套筒座体上方仅对应有一个与套筒移动所使用螺母部件连接的润滑油孔,即在整个数控车床的运行过程当中,仅该润滑油孔能够面向支持套筒移动的螺母丝杠提供润滑作业。但与之相对应的运行工况在于:只有在该车床尾座套筒处于移动状态的情况下,该润滑油路能够实施润滑动作。从实际运行的角度上来说,主轴前后轴承仅能够依托于螺母丝杠研磨处理基础之上的微量机油发挥润滑功效。这一实际情况所造成的问题在于:在车床尾座主轴轴承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下,受到较差润滑条件的因素影响,主轴轴承的研磨与损坏问题在所难免,且会对润滑油路的正常运行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基于上述分析可知:整个CK61160×8M/32T数控重型卧式车床尾座主轴轴承润滑油路所存在的Z主要问题,以及改进的核心内容在于:对车床尾座主轴轴承对应润滑条件进行改进,优化螺母丝杠的润滑供应条件,Z大限度的控制轴承磨损问题。
  3、润滑油路改进思路及其措施
  结合上述分析,对CK61160×8M/32T数控重型卧式车床尾座进行如下改进:步,需要在车床尾座套筒部件上选择合理的钻孔,定位钻孔与隔套能够保持良好的贯通状态。在反复的观察与比选后,借助于套筒导向槽内既有的螺纹孔,使用任意螺纹孔进行钻孔钻通作业,避免在钻进期间对螺纹孔产生损伤。借助于此种方式,以本数控车床既有供油油路,将主轴轴承润滑油集中引流至定距隔套部件当中;第二步,以引流后的定距隔套为对象,在其辅助作用之下加工润滑油油槽,油槽加工标准为:长度300.0mm。同时,为面向主轴轴承提供可靠的润滑油保障,需要在所加工油槽的左右两端分别钻标准孔,确保能够有效的改善车床尾座主轴轴承所对应的润滑条件。
  结合上述改进思路,在将该思路实际作用于CK61160×8M/32T数控重型卧式车床尾座主轴轴承润滑油路改进的过程当中,依照如下方式实施:首先,需要在停机状态下,对车床尾座套筒进行拆卸处理,同时分解相关零部件。观察可知:在该车床尾座套筒导向槽内部设置有两个M8标准尺寸的螺纹孔。选取前端螺纹孔,使用φ6钻头钻通该螺纹孔,钻进期间对螺纹孔螺纹进行必要防护;其次,在划线操作平台上,按照定距隔套φ320变径过渡设置标准位置,标注中心线,并根据中心线在操作平台上画出油槽加工线(油槽加工尺寸的控制标准为:长度300.0mm,宽度10.0mm,高度5.0mm),镗床加工完成润滑油油槽加工作业;再次,油槽底部两端位置钻孔,钻孔控制标准尺寸为:φ6钻头,钻进角度45.0°;Z后,完成对所拆卸尾座套筒零部件的装配工作,并恢复车床的正常运行。
  4、结束语
  通过对主轴轴承润滑油路的改进与优化,重新装配与开机后,整个CK61160×8M/32T数控重型卧式车床的运行稳定性得到了保障。通过在运行期间的动态观察可知:该车床尾座主轴轴承的润滑条件较改进前明显好转,极大程度上的避免了因尾座润滑失效而对主轴轴承外观产生的磨损或性能产生的影响,降低了机损率,提高了车床运行的经济性、安全性。总结本次改进的主要经验在于:以钻通导向槽内部前端螺纹孔,设施油槽加工线的方式,优化螺母丝杠的润滑供应条件,Z大限度的控制轴承磨损问题。该经验可为后续同类事故的处理与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陈佰江,高中庸,李书平等.齿轮啮合中的摩擦激励频率分析与润滑降噪特性研究[J].润滑与密封,2009,34(6):66-69.
  [2]李秀梅,潘立公.液压仿形车床电磁离合器润滑系统改装[C].//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润滑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年会(南宁会议)论文集.2006:65-67.
来源:《科技与企业》2014年03期